免疫所动物疱疹病毒创新团队在猪伪狂犬病自复制型mRNA疫苗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28 11:16 来源:免疫所 浏览次数:
分享:

近日,免疫所动物疱疹病毒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pj Vaccines》(IF=6.5,中科院二区)上发表题为 “A self-amplifying mRNA vaccine expressing PRV gD induces robust immunity against virulent mutant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表达伪狂犬病病毒(PRVgD蛋白的自扩增mRNA疫苗,能够高效诱导免疫反应并对高毒力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疫苗策略,并为其他动物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新型mRNA研发提供重要借鉴。

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广泛传播,传统Bartha-K61疫苗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威胁。尽管人类对PRV通常具有抵抗力,但近年来也有人类感染病例的报道,凸显其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面对这一挑战,本研究选取当前流行PRV变异株的关键保护性抗原gD基因,利用自扩增mRNAsaRNA)技术平台,构建了基于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复制子的新型疫苗,并通过脂质纳米颗粒进行封装递送。该系统能够在体内自主扩增,实现抗原的高效表达,显著降低疫苗使用剂量。

研究表明,该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能够诱导高水平中和抗体,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灭活疫苗。在仔猪实验中,仅需5μg剂量两次免疫即可提供完全保护,接种猪在攻毒后无发热及其他临床症状,肺部病理损伤轻微,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控制,保护效果与活疫苗相当,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疫苗展现出优异的免疫记忆特性。二次免疫后7天,中和抗体水平急剧上升,显著超过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组,同时诱导高水平的IFN-γIL-4细胞因子反应,表明其能够激发全面、平衡的免疫应答。

这项研究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具有重要的转化应用前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免疫所助理研究员童玲和硕士生张欣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动物疱疹病毒创新团队负责人王继春研究员、南京今发公司夏书华博士和德国汉诺威大学Nikolaus Osterrieder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41-025-01251-5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